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及其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泳芬

  【摘 要】自我刺激行为是一类常见于自闭症儿童的挑战性行为,会影响其注意、学习与社交,并干扰同伴学习和课堂教学。本研究介绍了自我刺激行为的定义、表现及常见的干预方法,以期促进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理解,并为其干预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自我刺激行为 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12-02
  自我刺激行为是一类常见于自闭症儿童的挑战性行为,会影响其注意、学习与社交,并对同伴学习和课堂教学造成一定干扰。了解自我刺激行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干预,对于提高自闭症儿童整体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介绍了自我刺激行为的定义、表现及常见的干预方法,以期促进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理解,并为其干预提供一些参考。
  一 自我刺激行为的定义及表现
  从行为特点来看,自我刺激行为与重复行为、刻板行为相似,都具有刻板、重复、持续、不适应等特点。因此,有学者认为自我刺激行为是刻板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行为功能来看,自我刺激行为为个体带来或消除内部的感觉刺激,对外部环境没有明确目的。换言之,这类行为是由个体内部产生的感觉“快感”所驱动的,往往很难消除。从行为形式来看,自我刺激行为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机体觉等感觉通道相关,且形式多样。从行为产生的原因来看,自我刺激行为与自闭症儿童的生理缺陷、感觉失调、受挫状态、焦虑水平、兴奋情绪等息息相关,与环境刺激的丰富程度也有着密切联系。自闭症儿童往往在不熟悉的、无聊的、受挫的、紧张的情况下出现更高频的自我刺激行为。
  具体而言,自我刺激行为可表现为:(1)视觉:眼睛眯成一条线、斜着眼睛看、在眼前摇晃玩具或手、重复开/关灯、快速翻书等;(2)听觉:拍打物品、发出怪异的声音、重复无意义的音节或话语等;(3)味觉:经常用舌头舔、尝物品等;(4)嗅觉:闻身边人的味道、拧住鼻子等;(5)触觉:经常用手触摸物体表面、玩涎液、搓手等;(6)前庭或运动觉:摇晃身体、不停点头、旋转等;(7)痛、压觉:挤压自己、咬东西、撞头等。
  二 常见的干预方法
  早期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主要基于行为矫正技术,有两种主要方式:采用惩罚;采用区别强化或刺激控制。虽然被证实是有效的,但同时也受到了许多批判。随着对自我刺激行为更深入的了解,研究者又提出音乐治疗、社交训练、游戏疗法等多种方法。对于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越来越注重基于行为功能的行为干预,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前件、结果的干预以及发展儿童良好的替代行为成为干预的一般原则,并且在具体方法上,越来越强调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呈现整合干预的趋势。另外,在干预中,也越来越多地引入家长满意度等注重个体体验的指标,表现了干预的人文关怀。
  1.基于行为功能的行为干预
  基于行为功能的行为干预,又称积极行为支持,是目前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干预运用最广的一种方法。一般的途径和目标包括:(1)通过调整外部环境,减少或增加环境刺激输入,或提供多样化的感觉刺激,以符合个体生理所需的感觉刺激水平和感觉刺激类型;(2)帮助个体调整身体内部的生理刺激水平,以使个体不被过度刺激或过少刺激所伤害;(3)教个体用恰当的行为表达自己需要改变某种刺激,或他们不喜欢某种形式或某种水平的刺激输入;(4)尽可能地提高个体在环境没有为他们提供最佳水平及最佳类型的感觉刺激的情况下的行为能力水平。具体的策略主要是基于前件的干预、基于结果的干预和发展恰当行为。
  基于前件的干预是指通过调整或改变环境因素来降低或消除自我刺激行为。当环境中有丰富的刺激时,特别是有个体偏好的感觉刺激时,由感觉刺激强化的行为会减少。因此,可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其他适宜的、满足其感觉需求的感觉输入。比如一个表现有言语自我刺激行为的儿童,其行为功能是寻求听觉刺激,那么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可以发出音乐的玩具,从而减少个体的自我刺激行为。
  基于结果的干预是指对行为产生之后的结果进行调控来降低或消除自我刺激行为。这一类型的干预包括惩罚(身体惩罚、谴责、电击、隔离、矫枉过正)、区别强化、感觉性消退等具体方法。早期主要采用惩罚和区别强化,这些方法聚焦于外部结果。而感觉性消退关注的是行为的内部结果,其原理是消除自我刺激行为所带来的感觉刺激结果。比如,自闭症个体不停在桌上旋转物体,其行为功能是获得听觉刺激,那么当把这个桌子覆盖一层桌布后,个体这一自我刺激行为会减少或消除。
  发展恰当行为的干预是指通过发展个体恰当行为来满足其自身感觉调整需求从而减少或消除自我刺激行为,主要包括教个体用恰当的行为拒绝、停止某种感觉刺激或用恰当的行为来满足感觉调整的需求。李艳对一名9岁自闭症男孩频繁咬衣服的行为进行干预,基于其行为功能是满足其口腔刺激,设计了咬磨牙棒这一老师和家长能接受的行为,并教该男孩在需要口腔满足时咬磨牙棒,结果男孩咬衣服这一行为马上下降至0,基本不再出现。
  2.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是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对个体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训练的活动,称为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广泛运用于自闭症群体的干预方法。传统的感觉统合训练中,干预者提供受控的感觉刺激,主要有身体的抚摸、摩擦,施加压力和挤压,通过吊床、滑板车来提供刺激等。在对自闭症儿童自我刺激行为的感觉统合干预中,较常用的方法为让自闭症儿童穿重要背心。这一干预方法可以减少一些自我刺激行为,并为个体提供感觉刺激来解决感知觉异常的问题,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定和组织功能。最近,一种叫作“感觉饮食”的方法也受到了关注。它主要通过设计满足个体感知需要的活动和环境调整来对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干预。现有研究表明,尽管感觉统合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其有效性还需要严格的实验数据支持。   3.音乐治疗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尝试运用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也有研究证实了音乐治疗的有效性。音乐治疗的机制是通过音乐的节奏、韵律对神经中枢的广泛区域产生影响,使中枢各功能区间,以及中枢与外周各器官之间的活动协调一致、组织化和程序化,以达到治疗目的。有研究运用音乐疗法对高功能自闭症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结果显示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行为训练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并有明显的疗效。尽管有成功的案例报道,但是音乐治疗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4.其他干预方法
  研究发现,一些主要为教授社交、沟通、游戏技能的干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我刺激行为的出现率。一个可能的假设是,当儿童社交、沟通、游戏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时,内在心理体验往往是焦虑与受挫,而自我刺激行为可以缓解这种心理体验,并且持续不断的互动会阻止儿童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如交互模仿训练是一种基于实证的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模仿能力和社会参与的干预方法。尽管其主要的干预效果是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但研究表明RIT也能有效减少自我刺激行为。朱友涵采用游戏治疗法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异常行为,结果显示被试的异常行为明显减少,且发生次数趋于稳定。
  三 结束语
  自我刺激行为受儿童内部感觉“快感”驱动,可能比任何活动更具强化作用。要彻底消除自我刺激行为几乎不可能,也不太合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当身体内部出现一些需求时,任何个体都会做出一些行为来获得满足。比如,皮肤瘙痒的时候,不停地抓、挠。关键是要教导儿童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获得满足。目前获得实证支持的干预主要是基于功能行为评估的行为干预策略,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虽被广泛运用,但其有效性及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一些主要训练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游戏技能的干预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类行为,为以后的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研究需要:(1)继续探讨自我刺激行为产生的原因,以期寻求更本质的干预方法;(2)为相关干预方法提供实证支持,或说明具体干预方法所适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2]昝飞编著.积极行为支持:基于功能评估的问题行为干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王和平编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和平、杜晓新、曹静萍.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机制、功能及实施原则[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5]张焱.音乐治疗干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行为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8)
  [6]朱友涵、孙桂明.游戏矫正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1)
  [7]李艳.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林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974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