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棒)治疗下肢关节骨折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棒)治疗下肢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下肢关节骨折患者76例,根据手术顺序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棒)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棒)治疗下肢关节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关键词 下肢关节骨折;可吸收螺钉(棒);效果
下肢关节骨折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类骨折,骨折后患者的疼痛感强烈,对其肢体活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下肢关节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案为骨折部位切开复位金属钢板螺钉固定,该方案可缓解其疼痛并促使骨折愈合,然而传统材料属于不可吸收材料,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后仍需要接受二次手术来进行内固定材料取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手术材料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也为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应用可吸收螺钉(棒)具有显著的无毒无害以及可吸收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1]。本文将着重分析应用可吸收螺钉(棒)治疗下肢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下肢关节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4~68岁,平均(38.5±0.4)岁。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2~69岁,平均(39.3±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术前常规接受X线检查确定其骨折具体部位,患者术中行硬膜外麻醉,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待复位效果满意后以钢板固定,并于术后结合其骨折的实际愈合情况,择期手术对内固定物进行取出。②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棒)进行治疗。术前通过X线片检查,明确其骨折部位,根据骨折情况合理确定术中切口大小及位置,充分显露其骨折部位,并对骨折进行复位,行骨膜切开并将弓丝妥善放置,结合其骨折状况合理选择螺钉,在以阔空器对其骨折表面进行扩张,螺钉需全部埋入空洞内,并确保和骨皮质保持平行,常规缝合术中切口并以石膏妥善固定。
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优:患者术后切口实现I期愈合,同时骨折解剖复位良好,未出现骨折不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等情况,且术后关节活动过程中无痛感,且伸屈功能恢复至正常;②良:手术切口实现I期愈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等情况,术后关节活动中仅有轻微不适感,伸屈受限幅度<10°;③差:术后切口存在渗液和红肿等情况,同时骨折解剖复位之后出现移位情況,关节活动过程中不适感强烈,同时伸屈受限幅度超过10°。统计患者术后的疼痛、红肿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可吸收螺钉(棒)的生物特性良好,特别是应用初期其强度可达到松质骨的20~30倍,当植入患者体内的25周以后,其强度方可下降至松质骨水平。同时术后约植人2h即开始产生横向膨胀以及纵向收缩,能够自动形成加压效果,可确保固定效果更加可靠和牢固,可以满足骨折患者的固定需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骨折固定情况,其骨折处以及被动活动关节均未产生移位情况。这也提示,患者骨折复位之后能够立刻达到较为理想的稳定效果,同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进行X线片复查,其骨折对位情况良好且未产生骨折移位、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等不良情况。
目前可吸收螺钉(棒)可适用于关节周边松质骨折以及关节内骨折等患者的治疗中,包括肱骨大结节发生的撕脱性骨折、股骨头骨折、肱骨头骨折、踝关节骨折以及膝关节骨折等[2-3]。通过应用可吸收螺钉(棒),避免患者接受二次手术,而对其关节血供形成破坏,防止发生关节感染、粘连以及僵硬等情况,同时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骨化性肌炎以及异位骨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助于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和传统的金属内固定物相比,通过应用可吸收螺钉(棒),其临床效果更加满意,应用常规的金属内固定物治疗时其固定强度较大,且固定效果比较牢靠。然而缺点是具有应力遮挡易产生骨质疏松、腐蚀和金属排异等不良情况,同时还可能对术后的X线检查、MRI检查以及CT成像等产生影响,同时患者需接受二次手术对其金属内固定物进行取出,容易导致术后的关节功能障碍[4-5]。而可吸收材料的固定强度虽然和金属内固定物相比较差,然而固定早期可结合患者的骨折部位,通过外固定方式来进行加固,当祛除外固定之后,能够依据生物学特性来确保内固定物的稳定度及安全性。随着患者骨折的不断愈合,可吸收螺钉(棒)强度也将不断下降,最终也将完全地降解和吸收,防止应用金属内固定物质后出现的应力遮挡,而诱发组织刺激等不良反应,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过程。同时手术后也并不会对CT成像和X线检查等产生影响,有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效果。同时,从本次的对比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同期对照组,在并发症率比较方面,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取可吸收螺钉(棒)对于下肢关节骨折患者来说,可显著提升治疗价值,并更好地促进术后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下肢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通过应用可吸收螺钉(棒)可显著提升手术疗效,其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云峰,杨浩,许争光,等.跟骨关节内骨折60例的治疗体会[J].双足与保健,2019,43(1):105-106.
[2]杨玉山,曹湘予,王珺琛.可吸收螺钉对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2):176-177.
[3]王显志.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18,46(33):237.
[4]李定武,李峥嵘,林冠启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6):62-63.
[5]陈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8,6(5):262-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20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