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9岁3050名学生进行ADHD的初步筛查,确诊ADHD患儿126例(研究组)。选取与研究组性别、年龄相同的126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影响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程延长、父母管教过于严厉及父母经常吵架是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影响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积极干预。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最普遍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相关研究指出几乎所有国家均有儿童ADHD患者[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儿童ADHD的发病率为4%[2]。儿童ADHD的病因复杂,是遗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儿童ADHD发病后会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脾气暴躁,随着年龄增大,易发生打架、逃学。目前关于儿童ADHD危险因素调查研究报道较多,相关研究发现怀孕期妊娠并发症、接触有毒物质、感染等不良孕期史是ADHD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儿童ADH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并分析影响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8月使用Conner父母及教师量表对北海市海城区5~9岁3050名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其中男1800名,女1250名,初筛结果呈阳性的患儿325例,其中回院接受访谈的患儿278例,符合疾病诊断标準126例(研究组),男88例,女38例,平均年龄(4.38±2.27)岁。同时选择选取与研究组性别、年龄相同的正常儿童126例作为对照组,男90例,女36例,年龄5~9岁,平均(4.41±2.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按照美国精神病研究协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5版<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确诊ADHD患儿。
   排除标准:①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缺项者。
   调查工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患儿就诊时由专业人员指导患儿及家长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儿童性别,年龄,既往史(怀孕期是否有感染、接触射线或有害物质),出生史(是否有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身高,体重,饮食偏好,用餐习惯(能否独立进食、进食时间),家庭环境(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睡眠情况(睡眠时间、是否张口呼吸或是打呼噜、夜醒)等。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通过与对照组健康儿童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程延长、父母管教过于严厉及父母经常吵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影响儿童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将研究组患者胎儿宫内窘迫(是=1,否=0)、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是=1,否=0)、产程延长(是=1,否=0)、父母管教过于严厉(是=1,否=0)及父母经常吵架(是=1,否=0)作为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结果发现上述各因子均为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见表2。
   讨论
   儿童ADHD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社会家庭心理因素有关,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发现儿童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早期进行干预和针对性治疗。本研究中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程延长、父母管教过于严厉及父母经常吵架是发生儿童ADHD的危险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可导致大脑轻度缺氧、缺血及脑组织受损,致使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思维等方面发生异常。产程延长会导致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受到缺血、缺氧的影响,从而影响生长发育。父母管教过于严厉及父母经常吵架为儿童发生ADHD的重要家庭因素,相关研究指出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避免儿童ADHD的发生,不良的家庭环境是促发儿童ADHD的高危诱发因子,主要与儿童长期出现精神高度紧张,常以多动、冲动等行为来宣泄自己的心理情绪有关。综上所述,对于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儿,应该早期进行预防和干预ADHD,做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蕊,白桦,杜小娟,等.儿童ADHD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0):13-14.
   [2]张华,陈海丹,陈泽燕.儿童ADHD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5):694-6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9579.htm